top of page

「IIIF圖像技術與史料庫應用」

講者: 陳淑君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時間: 2019年6月7日 15:00PM

地點: 臺北國際藝術村幽竹廳

2015公佈IIIF規格公布之後,每年都會有1-2場的年會來推廣和介紹IIIF。而在台灣,科技部中的佛教研究藝術員,於共同研究之下開始使用IIIF圖像標準來做為研究的工具。IIIF不只用在學術研究,國外也有多樣化的發展,例如:

1.國外的藝廊會利用IIIF來製作showcase 的應用

2.表演藝術團體會拿來應用做為「舞集」的呈現。

3.東京大學及牛津大學在學術研究上則用使用被解構的呈現方式。

 

至於為什麼需要或使用IIIF:

主要是因為藝術史數位化藝術或建構數位環境時,研究者和使用者可以利用IIIF中提供的多樣化功能來使用。

 

下列將簡述一般做藝術相關研究時會需要使用到的功能:

 

資料檢索功能:

使用或研究者在圖集資料庫中要找圖時,可以增加搜尋的效率。案例:德國科隆的克拉那赫數位典藏,在該數位典藏專案中,研究者在使用時,一般功能的圖集和說明只能滿足使用者,但是研究者需要的內容是更深入的搜尋和更複雜的功能。IIIF可以做系統檢索分類來研究藏品及其脈絡、象徽意義、(宗教)佈壇方式;若研究者需要研究文藝復新時期的內容會非常的有用。或是研究者在研究時,需要進入作品、圖像或符號的第二到第三層的意義時,使用圖像學(iconology)的專有術語時(在台灣缺乏擅用iconology的研究者)。

資料格式標準化:

同樣利用德國科隆的克拉那赫數位典藏專案為例,IIIF的後設資料的格式很完整。另外舉例說明: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有一套理論和排序來製作metadata的設計。(並非本工作坊的重點,但是對藝術史研究而言大都會博物館所製作的metadata是使用上的基本門檻。)

人名資料(權威檔):

可串聯到人名(作者、創作者、藝術家、研究者…等。)的資料庫或是其它外部連結,例:wikipedia,最近幾年來國際上會使用語意網路的強化來做為外部資料參考,並使用open data或是開放鍊結來延伸檢索其它相關研究資料。(上述也是藝術史研究者需要,但也非本工作坊重點。)當研究者在進行藝術史研究時,多半閱讀的是非印刷資料類的數位化圖檔,即便如此仍然會使用到參考文獻來引用原始出處,這個時候IIIF的metadata就可以自動產生例如chicago或APA引用格式來供研究者使用。

4.研究者會想做圖像或資料閱讀:

第一種形式-圖像上需要直接做註解,有時候研究者觀看的並不一定是藝術創作之圖像而是藝術檔案的文件圖像,例如:手稿或是信件,有些單位機構或使用者會把藝術檔案的內容文字擅打出來方便觀看和使用,或是幫藝術檔案的圖像加上註解。

第二種形式-研究者會想要檢索到特定作品時可以延伸到更多的作品。

上述的四種應用其實都有相關的規格或軟體可供使用,功能都很完整,那為什麼仍要使用IIIF呢?

下列直接使用莫內的「乾草堆」為例來說明:

芝加哥藝術機構有非常完整的藝術品簡介,除了作品描述、出版歷史(附帶一提:國內做最好的是故宮,每一項數位化的書畫都有二到三筆的出版品或書目資料可供參考。)、策展史以及作品的來歷都交代非常清楚。除此之外,系統上放大圖像功能的細節和解析度也是考量之一,像是荷蘭,除了基本資料看完之後還會有其它更多的檢索資料,可以利用搜查功能找出和原本圖像最類似的作品。但延伸檢索是要系統能做更多圖像之間的比較,像是能否將圖片併排觀看並做註釋的功能。會遇到的困難是,當圖片都在同一館所內時,要做比較併排比較是很容易的一個功能;但是若是遇到來自不同館所的典藏,研究者要如何做比較?藝術史的研究者很容易在研究上遇到的,通常都是工具的挫折。

另一種是外在的關係,兩位藝術家約好各自畫了自畫像,雖然是不同作者,但是卻可以放在同一個脈絡上做研究,因為是不同作者,畫面也不儘相同,故在系統上很難將兩件作品做比較。

 

以台灣時做過一個實驗,找出一件陳澄波博物館的典藏,不給參與實驗的學生看簡介,並請學生寫下來這是誰的創作和圖像中的細節。許多學生誤認陳澄波的作品是梵谷,背景被誤認為向日葵和鳳梨。也就是說,如果這個時候研究者想要做陳澄波和梵谷的自畫像的研究,是可以利用IIIF從不同的館藏中找出梵谷的自畫像,這些作品都是使用可互通的系統和編碼,那就可以拿來和陳澄波的作品做比較。

 

也就是說「傳統藝術史資料庫」雖然擁有完整的metadata、有相關檢索功能,但IIIF可利用創作者/時間不同角度搜尋相關作品、可大圖瀏覽、線上比較或註記的功能、跨組織資料庫的瀏覽和比較(尚未有資料庫有這個功能)。

 

其中,特別提出數位人文之後出現機構缺乏整合互通的問題,當各單位無法互通時資料即無法整合,往常研究者需要實際拜訪多個館舍以查看不同的作品圖像,但是若大多數的館舍資料都可以互通,則可以增加研究效率。

 

而在一般的圖像瀏覽系統上,在圖像的傳輸上速度較慢,圖像資料規格的異質性高、各單位提供的畫質高低品質不一致,並無法完全符合研究者的需求,研究者所需要的圖像瀏覽主要如下:

1.高品質的圖像畫素。

2.圖像可操作性高:縮放、旋轉、明暗…等功能齊全。

3.圖像可註記功能。

 

國際圖像互操作架構IIIF開發了四項API以促進資源的互通,以下介紹IIIF的功能:

共享的應用程式介面規格,支援圖像互通。由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資訊軟體公司等組織組成,共同建立測試優化實施和推廣。在使用者介面(瀏覽器)可由使用者自行設計開放。

 

優勢:

  1. 組合和使用來源不同的圖像。

  2. 降低成品:初期的建構成本高,但之後可以逐年攤提。

  3. 系統靈活度高。

  4. 可重複利用。

  5. Open Source。

  6. 有保護機制,可設定多種使用者權限。

  7. 註解功能:使用W3C設定的規則。

  8. IIIF有四個API可供使用:

 

Image API:

圖像功能操作,可將圖像放大、縮小、旋轉、平移、色彩深度(灰階、全彩、負片),並可使用者不同權限來做不同設定,研究者可有更多的圖像使用功能,但一般人在瀏覽時能使用的功能會比較限制。研究者可更仔細的觀看圖像,由紋路和細節辨識圖像風格。

Presentation API:

提供圖像資料顯和Metadata資料的儲存和使用,針對圖像佈局和結構都可讓研究者自行設定,包含註解功能,讓研究者可以直接在圖像上框好然後註記。

Search API:

提供搜索和註釋的方式,當文件有使用OCR功能以及學者所加上的註釋內文都可以使用蒐尋檢索功能,但不限於使用metadata,檢索功能包含AI圖像辨識功能,更方便研究者檢索。

Authentication API:

前述指定使用者權限的設定功能,使用者的身份驗證,以及IP限制,存取資料範圍,分層限制存取資料的程度。

IIIF也開發了兩種圖像檢視器viewer,其中一種是Mirador:不同視圖,單一檢視,滾動檢視,圖庫視圖/多重佈局,支援多圖比較可以做圖像牆;註解;左側選單會做索引,類似目次;Layer可做疊圖的分析比對,類似GIS疊圖,可將原作疊上X光。

 

【實際案例A分享】

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復原計劃:

在數位人文研究時,當出現作品的創作者歸屬的鑑定研究不容易辨認的將況,這是若是利用AI圖像對比功能,則可以在比較有效率的方式來識別一批未有署名的畫作,找出作品的原作者;分析的方式最主要還是依研究者在專業上的理論知識,利用風格分析或是修復分析(例:紅外線,X光…等。)在本案例分享中,耶魯大學為了找出原作者是誰,被分析的資料必需要是開放使用,並有可共同使用的資料交換標準,即可使用Open Source的工具,及Linked Open Data來蒐集分析資料。

實際操作方式,研究者先利用IIIF中的Image API所開發出來的Mirador圖像瀏覽器,研究者使用用多圖視窗來做創作圖像的比較分析,接著再利用IIIF中的Presentation API中的研究註記功能,利用用疊圖的方式疊加不同的創作圖像,並利用調整圖像透明度的功能為疊圖製造效果,最後研究者可以利用疊圖的結果來做研究比對。

 

【實際案例B分享】

日本東京大學及人文學開放資料中心計劃:

該計劃主要是想要比較作品的繪畫的風格,藉以推定畫師身份和畫師在當時是如何進行分工,本次研究聚焦在作品中的人物臉部表情,在日本傳統繪晝之中,一項作品的內容包含了場景間的狀況,畫中人物的動作及服飾。由於IIIF的API都是Open Source開放使用,因此東京大學並沒有使用Mirador來瀏覽圖像,東京大學自行開發利用IIIF中的Curation API來創新一種剪貼的功能供研究者使用,研究者可以將一件或多件作品中的局部圖像統一匯整到同一個工作區之中,方便研究者觀看和使用。東京大學主要是利用Curation API依特定主題做圖像的蒐集再放在Presentation API所建置的瀏覽器上,研究者就可以方便使用和瀏覽。

 

【實際案例C分享】

佛教大學:

目前有許多佛教藝術資料庫,像是芝加歌藝術大學,日本國立情報學研究所…等,皆有在做佛教藝術的研究。佛教藝術史不同於西方藝術史的研究,尤於作品呈現方式和素材的不同,而會有不同的研究使用需求,像是針對:創作材料、作品時空、作品結構空間及語意標註…等。

在研究前要先協助研究者將研究環境建置好,在佛教藝術研究建議要幫研究者架置一個包含以下功能的研究環境:時空對圖像風格的影響、雕像位置排列組合、創作主題、宗教信仰…等。主要要先建構一個好的Metadata,再加上有GIS的功能(歷史地圖)並對應結構座標;而圖像標註功能則要能標記(人像/物件/地點/事件),並將標記分類,研究者建置評論和描述。

201967_190610_0003.jpg
201967_190610_0009.jpg
20190607-1.jpg
20190607.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