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專家座談:

藝術鑑定平台與監督機制設立

近年來台灣社會大眾對藝術品真偽議題很感興趣,但無意去瞭解這些作品之後會如何被鑑別出真偽。就台灣目前的法規環境,製作並流通偽作屬犯罪行為,有對應法規裁決。但其實如何舉證作品真偽,保障鑑定人員人身安全是偵辦過程時常遇到的難題。台國內鑑定人員及實驗室林立,鑑定流程或標準不一,法官有時僅根據鑑定人員學經歷判讀證據,如此會左右證據效力,所以偽作爭議進入法律程序到了最後往往功虧一簣。

 

改善這個情形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向修復專家取經。修復藝術品首重材質分析,就是現行紅外光、紫外光等建是手法,並配合史料、科學檢測進行鑑定或修復。而且不同專家擅長解析的材質也不同,彙整修復實務經驗,能完善樣品資料庫,對未來建構藝術鑑定平台,制訂鑑定人員及實驗室認證標準,甚至是台灣藝術鑑定教育都有幫助。

 

另一種方式可參考過去美國如何組織鑑定、鑑價專責基金會,及南韓規範藝術市場,強化鑑定鑑價認證執照的政策,再由國內民間與學界專家設定藝術鑑定平台的功能與任務,最後才建言獻策政府該如何設立國家級的鑑定單位,監督旗下鑑定機構。

 

本次會議於2016年8月30日舉行,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吳介祥博士、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學系張維敦教授,熟悉藝術品真偽鑑定的李嘉興刑警、藝術品修復師林韻丰、首都藝術中心負責人蕭耀,與帝圖亞洲藝術經濟研究中心石隆盛執行長受邀出席研討。

會議主題: 藝術鑑定平台與監督機制設立

列席人員: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