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專家座談:

藝術鑑定平台建置與技術資源整合(二)

國內外時有藝術品真偽鑑定爭議及糾紛傳出,一筆藝術品交易常因買賣雙方各有盤算,欲建立維護自身在業界的信譽,又因交易常涉及龐大利益,科技革新雖提供越精密的檢測方式,但仍難防假畫仿品流入市場,甚至經修復師檢測過後才發現作品非真跡的事情時有所聞。

 

藝術品鑑定機制該如何擬定、執行是專家關注的焦點,也認為這是優先任務。主要是因為台灣目前沒有專責藝術鑑定的單位,沒有合適法源、政策、保險保障藝術品進入鑑定過程時可能產生的風險,亦沒有統一的鑑定人員認證制度,所以在研擬藝術品鑑定機制前,應先設立一個平台,或稱學會、實驗室、協會、基金會等,徵集專家學者經驗及建議,好摸索出國內藝術品鑑定未來的走向。

 

但是就算成立這樣的一個平台後,仍要考量鑑定專業的資訊要透明化、交流分享到什麼程度?同時又能保護鑑定與修復業務等相關人等的安全及言論自由。再者是要考量,早期藝術品與近期新媒材作品所使用的顏料、畫布、技法等,要怎麼系統化建檔?未來供專家研究,作為鑑定及修復業務的參考依據,又能長期追蹤、更新,進而提升國內大眾及業界對藝術鑑定重視與參與。

 

本次會議於2016年7月27日舉行,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吳介祥博士、正修科技大學文物修護中心吳漢鐘教授,與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郭江宋兼任教授受邀出席研討。

會議主題: 藝術鑑定平台建置與技術資源整合(二)

列席人員: 

bottom of page